
“老百姓心里有桿秤,知道你是重還是輕;老百姓心里有面鏡,知道你是濁還是清……”8月10日,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傾力打造的豫劇現代戲《焦裕祿》在北京長安大戲院精彩上演。此次演出作為北京展演月的一場重要環節,近千名觀眾齊聚現場,重溫經典,學習焦裕祿精神,共同接受了一場立黨為公、執政為民、甘于奉獻的精神洗禮。

19:30,北京長安大戲院座無虛席,漫天的飛雪瞬間把大家的記憶帶回到60年代的蘭考縣。火車站禮送災民、瓦窯村訪賢舉才、登封買糧救荒、雨夜抗洪、病床前痛斥“浮夸風”等,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,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,在演員們鏗鏘的唱腔中,栩栩如生地刻畫出“親民愛民、艱苦奮斗”的焦裕祿形象,兩個多小時的演出讓觀眾看得熱淚盈眶,現場不時響起陣陣熱烈的掌聲。


演出結束,觀眾們依然沉浸在演出的氛圍中久久不能自拔,在強烈的呼聲中,青年演員康沙沙和焦裕祿扮演者賈文龍重返現場,分別為觀眾獻上了“清凌凌的水藍盈盈的天”和村官李天成“吃虧歌”選段,再次引發全場高潮。

焦裕祿的故事家喻戶曉,也被以各式各樣的形式搬上舞臺、熒屏,在廣大觀眾的心中早已有了根深蒂固的形象。那么,究竟如何演繹才能讓焦裕祿不落“英雄主義”的俗套,讓年輕觀眾也愿意去看?
--- 編劇姚金成談豫劇《焦裕祿》 ---
2010年重寫《焦裕祿》,是我創作生涯中最為艱難的一次經歷。其難點有二:一是如何把大家耳熟能詳的題材既寫出新意,又不脫離大家對焦裕祿的“經典印象”;二是如何把半個世紀前的往事寫得既有歷史深度,又能獲得當代觀眾的觀賞興趣與情感共鳴。
“高大全”模式幾乎成了此類創作的魔咒和痼疾。每一次創作英模人物題材,我都一再告誡自己一定要誠懇面對生活的真實、人性的真實,為了重新認識、感受焦裕祿的精神世界,我幾次到河南蘭考深入生活、座談采訪、查閱資料。焦裕祿所處的是特殊時期,面對的是一個非常復雜、非常困難的局面,面臨著很多無法解決的矛盾,內心深處的糾結和困惑也是必然的。這是重寫《焦裕祿》的思想起點。

--- 導演張平談豫劇《焦裕祿》 ---
首先,故事典型而深刻,拋開大而全,只選取焦裕祿在蘭考任職期間的幾件典型事件為場景,故事講得既清晰簡潔又有精神高度;其次,人物去概念化,焦裕祿既是蘭考的縣委書記,又是丈夫、父親,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無論是語言還是動作設計,都不是在空中,而是落在地上,人物既有決心、付出,也有考慮、糾結,內心戲非常豐富。可以說,豫劇《焦裕祿》自創作開始,就是一部高規格的戲劇,看看它的創作團隊就知道了。

--- 現場采訪觀眾談豫劇《焦裕祿》 ---
焦裕祿大家都知道,三團這場大戲我也不知道都看了多少遍了,11年5月應該是咱們三團這場戲首演,是在蘭考縣大禮堂,我記得當時名字還叫《焦裕祿•蘭考往事》,之后一直關注,但是很少有機會去現場,這次正好來北京辦事,趕上了,我只能說都是緣分啊。
我喜歡看戲,好的壞的都看過,但《焦裕祿》這場是真好,因為真實、接地氣,舞臺上那些頭頭道道的特別打動人,每次看到重病放不下老百姓卻又感到虧欠他閨女的,抱著他閨女哭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想掉淚。
時代肯定是越來越好的,也希望咱們豫劇也越來越好。




藝術源于生活,更高于生活。《焦裕祿》演員們高超的技藝和豫劇強悍的感染力,打開了觀眾審視當年蘭考面貌的窗口,讓我們穿越回到半個世紀前,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些遠去的歲月對當今時代強大的關照力量,這不但是豫劇《焦裕祿》的成功,也是焦裕祿精神的成功。

直播預告
《常香玉》
演出時間:8月12日19:30
演出地點:長安大戲院
直播提醒:戲緣APP全程同步直播,下載戲緣APP,點擊進入直播版塊,即可觀看。
Copyright @ 2008-2021 www.www-4377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天臺視頻網 版權所有
聯系郵箱:2 9 1 3 2 3 6@qq.com
豫ICP備17015664號-1